běn

一本


拼音yī běn
注音一 ㄅㄣˇ
词性数量词


一本

词语解释

一本[ yī běn ]

⒈  同一根本。完全根据。表数量。草木等植物的一株。表数量。文件、奏章、书籍簿册等的一件或一册。表数量。戏剧中可成段落的一出或数出。一定长度的影片亦称一本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同一根本。

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且天之生物也,使之一本。”
《朱子语类》卷九:“主敬穷理,虽二端,其实一本。”
清 王夫之 《读四书大全说·论语·公冶长篇一》:“仁、义、忠、孝,固无非性者,而现前万殊,根原一本。”
许地山 《凶手》第一幕:“奴是念着他们俩是一本之亲,而且老公公遗下的产业至今还没分析,论理应该供给他。”

⒉  完全根据。

《新五代史·职方考》:“盖得其要,则虽万国而治;失其所守,则虽一天下不能容,岂非一本於道德哉!”
宋 曾巩 《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》:“发祥其德,无可以称;思所以报,一本於心。”
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因时致治,不能如三王之一本於道,而以功利之心行之,即是伯者以下事业。”

⒊  表数量。草木等植物的一株。

《荀子·富国》:“然后瓜桃枣李,一本数以盆鼓。”
北魏 贾思勰 《齐民要术·种瓜》:“八月断其梢,减其实,一本但留五六枚。”
《宋史·五行志》:“太平兴国 二年八月, 青城县 民家竹一本,上分双茎。”

⒋  表数量。文件、奏章、书籍簿册等的一件或一册。

《魏书·崔子元传》:“今缮写一本,敢以仰呈。”
《北齐书·魏收传》:“及詔行 魏 史, 收 以为直置秘阁,外人无由得见。於是命送一本付并省,一本付 鄴下,任人写之。”
《陈书·姚察传》:“后主 所製文笔,卷轴甚多,乃别写一本付 察,有疑悉令刊定。”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那河道总督平日又合他不对,便借此参了一本,革职拿问。”

⒌  表数量。戏剧中可成段落的一出或数出。

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曲儿甜,腔儿雅,裁剪就雪月风花,唱一本倚翠偷期话。”

⒍  一定长度的影片亦称一本。

国语辞典

一本[ yī běn ]

⒈  同源。

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「且天之生物也,使之一本。」

⒉  校勘用语。指另一个版本。

如:「一本作某某。」

⒊  表示数量的多寡:(1)​ 文书一册。(2)​ 草木一株。。(3)​ 戏曲一折或数折合成的一个段落。

《儒林外史·第一回》:「危老爷已自问了罪,发在和州去。我带了一本邸抄来与你看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二回》:「点了一本戏,是梁灏八十岁中状元 的故事。」

如:「腊梅一本」

一册

⒋  完全根据。

《新五代史·卷六〇·职方考》:「盖得其要,则虽万国而治,失其所守,则虽一天下不能以容,岂非一本于道德哉!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一本"的意思解释、一本是什么意思由文泰文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五一要到了,我准备送你五个一:一飞冲天的事业,一鸣惊人的业绩,一帆风顺的生活,一本万利的生意,一生相随的快乐!预祝劳动节快乐!

2.青春是一面旗帜,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;青春是一本教科书,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。

3.在百无聊赖中,随手抓过一本书,科学也好,文学也好,心不在焉地往下看。

4.他拿着一本书,不慌不忙地走进教室。

5.在百无聊赖中,随手抓过一本书来,科学也好,文学也好,横竖什么都一样。

6.她们记下的日记,实在是一本“变天账”,防止老板另觅新欢,或者自己人老珠黄之后被一脚踢开,拿住把柄以求一逞也。

7.一位哲学家说过:“没有书籍的人家,如同没有主人。”精读一本书如同一本万利,使你立于不败之地。

8.格雷格史密斯写了一本书,而你们决定全力以赴地阻击他部分公开他的绩效考核,例如,声称他是不满于奖金而离开的,试图质疑他的诚信。

9.在百无聊赖中,随手抓过一本书来,科学也好,文学也好,横竖什么都一样;看下去,看下去,忽而自己觉得,已经翻了十多页了,但是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。

10.我将你写进了小说,取名《暖心》,“温馨”是你爱人、“快乐”是你情人、“幸福”是你知己、“甜蜜”是你小蜜,让你暖暖过渡,抵御“寒冷”对手,全球限量发行,只此一本,赠于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