韫椟而藏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把玉裹在匣子里藏起来。比喻怀才隐退。
出处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8回:“两位将军,有些神箭,当奏闻吾王,美玉不可韫椟而藏。”
例子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8回:“两位将军,有些神箭,当奏闻吾王,美玉不可韫椟而藏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yùn dú ér cáng
注音ㄩㄣˋ ㄉㄨˊ ㄦˊ ㄘㄤˊ
繁体韞櫝而藏
感情韫椟而藏是中性词。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;比喻怀才待用。
近义词韫椟藏珠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一寸丹心(意思解释)
- 豆萁燃豆(意思解释)
- 大有可为(意思解释)
- 回心转意(意思解释)
- 不二法门(意思解释)
- 酒囊饭袋(意思解释)
- 狐死首丘(意思解释)
- 又红又专(意思解释)
- 挥霍无度(意思解释)
- 鼻青脸肿(意思解释)
- 肝胆过人(意思解释)
- 见危致命(意思解释)
- 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(意思解释)
- 主明臣直(意思解释)
- 海底捞月(意思解释)
- 燕雀安知鸿鹄志(意思解释)
- 弟子孩儿(意思解释)
- 分路扬镳(意思解释)
- 粗服乱头(意思解释)
- 死不开口(意思解释)
- 讨价还价(意思解释)
- 女生外向(意思解释)
- 唇枪舌剑(意思解释)
- 有求必应(意思解释)
- 粉墨登场(意思解释)
- 依样画葫芦(意思解释)
- 斗南一人(意思解释)
- 飞蛾扑火(意思解释)
※ 韫椟而藏的意思解释、韫椟而藏是什么意思由文泰文学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双凫一雁 | 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,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“双凫俱北飞,一雁独南翔”之句。后以“双凫一雁”为感伤离别之词。 |
道骨仙风 | 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。 |
初出茅庐 | 茅庐:草屋。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;接受邀请;就任军师;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;大败曹兵;立下了战功。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;缺乏经验。 |
穷年累世 | 形容时间长久。 |
全科人儿 | 指父母、配偶、子女都健在的人。 |
零光片羽 | 比喻珍贵事物的一小部分。 |
心灰意冷 | 灰心失望,意志消沉。 |
满山遍野 | 布满山岭田野。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。 |
香销玉沉 | 香、玉:美女;销:通“消”,消失。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。 |
暮史朝经 | 经:指儒家经典。晚上读史书,早晨读经书。形容勤奋好学。 |
争先恐后 | 争着向前;唯恐落后。 |
兵荒马乱 | 兵、马:指战争;荒:荒乱。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。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;混乱的情景。 |
倒悬之危 | 倒悬:象人被倒挂着一样。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 |
溢于言表 | 超出言语以外。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。 |
惹事生非 | 招惹是非,引起争端。 |
因噎废食 | 噎:食物堵塞在咽喉;废:停止;食:吃。因吃东西卡过喉咙;从此就停止吃东西。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;就停止不干。 |
万马奔腾 |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。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。奔腾:跳跃着奔跑。 |
作乱犯上 | 犯:冒犯。违抗尊长或朝廷,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。 |
大张旗鼓 |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(张:展开;铺排;旗鼓: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)。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;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。 |
绊脚石 | 绊脚的石头,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。 |
弟子孩儿 | 弟子:歌妓,妓女。婊子养的。 |
缠绵悱恻 | 缠绵: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;悱恻:悲苦。形容心情悲苦;无法排遣。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。也作“悱恻缠绵”。 |
死不开口 | 至死也不说话。指缄口不言 |
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 | 谚语。比喻只要有决心,肯下功夫,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。 |
恶醉强酒 | 强:硬要。怕醉却又猛喝酒。比喻明知故犯。 |
学而优则仕 | 优:有余力,学习了还有余力,就去做官。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。 |
天下第一 |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。 |
似是而非 | 是:对;正确;非:不对;错误。好像是对的;实际上不对。指表面上相似;实际上不一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