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暴自弃的成语故事


自暴自弃

拼音zì bào zì qì

基本解释自己糟蹋自己;自己鄙弃自己。形容不知自爱;甘于落后。暴;糟蹋;弃:鄙弃。

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”


自暴自弃的典故

战国时期,孟子教导他的学生不要做自暴自弃的人,学生不明白。孟子解释道自暴就是说话不遵守礼义,自己残害自己。自弃就是心里想的不是仁义,自己抛弃自己。仁是最安适的住宅,义是最正确的道路,一切都得按仁义来办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自暴自弃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安适如常 叶圣陶《线下 孤独》:“待交了春,天气渐见和暖,就安适如常了。”
乐道安命 南朝·宋·鲍照《园葵赋》:“荡然任心,乐道安命。”
价值连城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赵惠文王时,得楚和氏璧。秦昭王闻之,使人遗赵王书,愿以十五城请易璧。”
逸游自恣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梁冀传》:“少为贵戚,逸游自恣。”
生龙活虎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95卷:“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,更把捉不得。”
朝令夕改 唐 元稹《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》:“有迎新送故之困,朝令夕改之烦,自非有为而为。”
大千世界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希运禅师》:“长老身材勿量大,笠子太小生。师云:‘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。’”
行不顾言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言不顾行,行不顾言,则曰:古之人,古之人。”
民不畏死 《老子》第七十四章:“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。”
量能授官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今陛下躬行大孝,鉴三王,建周道,兼文武,厉贤予禄,量能授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