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智如愚的成语故事


大智如愚

拼音dà zhì rú yú

基本解释谓才智极高的人,不炫耀自己,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。

出处宋·苏轼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:“大勇若怯,大智如愚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大智如愚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大智如愚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风流人物 宋 苏轼《念奴娇 赤壁怀古》词: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
开门见山 宋 严羽《沧浪诗话 诗评》:“太白发句,谓之开门见山。”
默不做声 玛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三卷:“刘峰默不做声,顺着梯子下了几阶,又回身关好柜底板。”
首身分离 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颐,首身分离。”
户限为穿 唐 李绰《尚书故实》:“(智永禅师)积年学书,秃笔头十瓮,每瓮皆数石。人来觅书,并请题头者如市,所居户限为之穿穴。”
算无遗策 《晋书 桓玄传》:“自谓经略指授,算无遗策。”
暮史朝经 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小圣在生之日,萤窗雪案,暮史朝经。”
劳民伤财 《元史 李元礼传》:“而又劳民伤财,以奉土木。”
举善荐贤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举善荐贤,乃美事也;卿何荐人于朝,即自焚其奏稿,不令人知耶?”
投石问路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12回:“此名为‘投石问路’。下面或是有沟,或是有水,就是落在实地,再没有听不出来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