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魂夺魄的成语故事


迷魂夺魄

拼音mí hún duó pò

基本解释见“迷魂淫魄”。

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8回:“既升绝顶,乐声嘹亮,俱在天际,觥筹交错,迷魂夺魄,不自知其在人间矣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迷魂夺魄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迷魂夺魄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得意洋洋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管晏列传》:“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”
旁敲侧击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0回:“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,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。”
绿林大盗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1回:“既作绿林大盗,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。”
林下风致 《宣和书谱·妇人薛涛》:“妇人薛涛,成都倡妇也。以诗名利时,虽失身卑下,而有林下风致,故词翰一出,则人争传以为玩。”
销声匿迹 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11卷:“然畏颖川知之,遂旅游资中郡,销声敛迹,惟恐人知。”
成竹在胸 宋 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执笔熟视,乃见其所欲画者,急起从之,振笔直遂。”
花言巧语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20卷:“巧言,即所谓花言巧语,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。”
语重心长 清 洛日生《海国英雄记 回唐》:“叹别离苦况,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。”
互通有无 唐 韩愈《原道》:“为之贾,以通其有无。”
善游者溺 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夫善游者溺,善骑者堕,各以其所好,反自为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