斩尽杀绝的成语故事


斩尽杀绝

拼音zhǎn jìn shā jué

基本解释斩:砍断;尽、绝:完。全部杀掉;一个也不留。比喻做事不留余地。

出处元 高文秀《渑池会》第四折:“将秦国二将活挟将来了,将众兵斩尽杀绝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斩尽杀绝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斩尽杀绝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壮气吞牛 明 孙梅锡《琴心记》第二十出:“男儿汉壮气吞牛,丈夫志岂困荒丘?”
俯拾即是 唐 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 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。”
水至清则无鱼 西汉 戴圣《大戴礼记 子张问入官》:“故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
炒鱿鱼 张贤亮《出卖“荒凉”》:“绝对听从我指示,做不到这点,立即‘炒鱿鱼’!”
取长补短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绝长补短,将五十里也,犹可以为善国。”
裾马襟牛 唐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人不通古今,马牛而襟裾。”
长江后浪推前浪 元 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二折:“水呵抵多少长江后浪推前浪,花呵早则一片西飞一片东,岁月匆匆。
草菅人命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,千万不要草菅人命,视同儿戏!”
高步阔视 清·袁枚《新齐谐·冷秋江》:“果见一丈夫魋肩昂背,高步阔视,持大扇击手作拍板,口唱《大江东》,于于然来。群鬼尽散。”
废书而叹 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太史公曰:余读《孟子》书,至梁惠王问‘何以利吾国’,未尝不废书而叹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