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饭三遗矢的成语故事


一饭三遗矢

拼音yī fàn sān yí shǐ

基本解释矢:通“屎”,粪便。一顿饭的功夫上了三次厕所。形容年老体弱或年老无用。


一饭三遗矢的典故

战国时期,赵悼襄王听信大夫郭开的谗言,派乐乘取代廉颇为将,廉颇逃到魏国。9年后,秦军进攻赵国,赵军连连败北。赵王想请廉颇回来,郭开担心廉颇报复,派唐玖去魏国探望廉颇。廉颇表示愿意为国分忧,唐玖回来诬陷廉颇一饭三遗矢老而无用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饭三遗矢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斩草除根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六年》:“为国家者,见恶,如农夫之务去草焉……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
明若观火 《尚书 盘庚上》:“予若观火。”宋 蔡沈集传:“我视汝情,明若观火。”
聋者之歌 《淮南子 原道》:“夫内不开于中,而强学问者,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,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,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,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。”
弦外之响 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四二:“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,惜不于意境上用力,故觉无言外之味,弦外之响。”
一干二净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他是‘一毛不拔’,我们是‘无毛不拔’,把他拔的一干二净,看他如何?”
危急关头 王朔《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》:“我对她也很好,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地站在我一边。”
悬石程书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,上至以衡石量书,日夜有呈,不中呈,不得休息。”
赴汤蹈火 晋 稽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汤蹈火。”
共商国是
各尽所能,按劳分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