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身之地的成语故事


安身之地

拼音ān shēn zhī dì

基本解释存身的地方。批在某地居住、生活,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。

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0回:“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,可乘此机会,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,庶可拒曹操也。”


安身之地的典故

刘备投奔荆州刘表,刘表派刘备驻守新野。在新野,刘备诸葛亮巧用火攻,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将夏侯惇。刘备担心曹操会来报复,诸葛亮说:“新野是个小县,不能久居,最近听说刘表病在旦夕,可乘此机会,夺取荆州作为安身之地,也许可以抵抗曹操。”刘备说:“你说得很好,但是我受刘表的恩,怎能忍心呢?”诸葛亮说:“你今天不取,过后一定会后悔的!”刘备说:“我宁可死,也不忍心作忘恩负义的事情。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安身之地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炒鱿鱼 张贤亮《出卖“荒凉”》:“绝对听从我指示,做不到这点,立即‘炒鱿鱼’!”
空空荡荡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1章:“屋子里空空荡荡,冷冷清清。”
忧喜交集
举世混浊 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世混浊而不分兮。”
先声夺人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军志有之:先人有夺人之心,后人有待其衰。”
动荡不定 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7章:“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,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。”
天之骄子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上》:“南有大汉,北有强胡。胡者,天之骄子也。”
名重一时 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卷二十七:“师住径山时,名重一时,如侍郎张公子韶,状元汪公圣锡少卿、冯公济川俱问道。”
寿元无量 元·吴昌龄《东坡梦》第四折:“爇龙涎一炷透苍穹,祝吾生寿元无量。”
半路出家 《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》:“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