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,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。形容一心为公为国。
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但自古道:‘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。’”
例子徐特立《我的一家》序:“这是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的典型之一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gōng ér wàng sī,guó ér wàng jiā
注音ㄍㄨㄥ ㄦˊ ㄨㄤˋ ㄙ,ㄍㄨㄛˊ ㄦˊ ㄨㄤˋ ㄐ一ㄚ
感情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可分开使用。
近义词国而忘家,公而忘私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薪贵于桂(意思解释)
- 学贯中西(意思解释)
- 斩草除根(意思解释)
- 帮倒忙(意思解释)
- 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(意思解释)
- 纵横开合(意思解释)
- 穷家富路(意思解释)
- 费尽心机(意思解释)
- 主忧臣劳(意思解释)
- 屈指一算(意思解释)
- 坏法乱纪(意思解释)
- 群龙无首(意思解释)
- 止沸益薪(意思解释)
- 野没遗贤(意思解释)
- 薄暮冥冥(意思解释)
- 快心满志(意思解释)
- 捞一把(意思解释)
-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(意思解释)
- 见危致命(意思解释)
- 徇私舞弊(意思解释)
- 羽旄之美(意思解释)
- 珍楼宝屋(意思解释)
- 家破人亡(意思解释)
- 短寿促命(意思解释)
- 虑周藻密(意思解释)
- 福善祸淫(意思解释)
- 药石无效(意思解释)
- 命途多舛(意思解释)
※ 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的意思解释、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是什么意思由文泰文学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早出晚归 | 早晨出动,晚上归来。 |
信口开合 |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。 |
不过尔尔 | 尔尔:如此如此。不过如此而已。 |
不正之风 |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。 |
失魂丧胆 | 形容极度恐慌。 |
五花大绑 | 先用绳索套住脖子,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。 |
前因后果 | 佛教讲;先前种什么因;后来就结什么果;指事情发生的起因和它的结果。指事情的全部过程。 |
背腹受敌 |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。 |
金光闪闪 | 闪闪:光亮闪烁。金光闪烁耀眼 |
朝令夕改 | 早上发的命令;晚上就改变。形容政令多改;使人民无所适从。 |
同心合力 | 团结一致,共同努力。 |
成竹在胸 | 成竹:现成完整的竹子。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。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。 |
半吊子 | 肤浅的人。形容不通情理,说话随便,举止不沉稳的人。 |
铺天盖地 | 铺:把东西散开;盖:笼罩;遮蔽。遮住天;盖住地。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。来势猛烈。也作“遮天盖地”。 |
囊萤照雪 | 囊萤: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。形容家境贫寒,勤苦读书。 |
神采奕奕 | 形容精神饱满;容光焕发。神采: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。奕奕:精神焕发的样子。 |
不翼而飞 | 翼:翅膀;不翼:没有翅膀。没有翅膀就飞走了。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;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。也作“无翼而飞”。 |
酒后茶余 |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。 |
自命不凡 | 自称自己不平常(凡:平凡;平常)。形容自高。 |
大张旗鼓 |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(张:展开;铺排;旗鼓: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)。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;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。 |
倒裳索领 | 索:搜寻、寻求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。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。 |
纵横天下 | 在天下任意往来,没有阻挡。 |
龙驭上宾 | 亦作“龙御上宾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龙驭上宾”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 |
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 | 徒:空;羡:羡慕。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,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。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。 |
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 |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,用恩德来回报恩德。 |
取之不尽 | 拿不尽。形容极其丰富。 |
不合时宜 | 时宜:当时的需要或时尚。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。 |
密锣紧鼓 | 锣声紧,鼓点密。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。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、声势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