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把著作藏在名山,传给志趣相投的人。
出处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诚以著此书,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,通邑大都,则仆偿前辱之现,虽万被戮,岂有悔哉。”
例子一个人做一部书,“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”,是封建时代的事,早已过去了。(鲁迅《准风月谈 序的解放》)
基础信息
拼音cáng zhī míng shān,chuán zhī qí rén
注音ㄘㄤˊ ㄓ ㄇ一ㄥˊ ㄕㄢ,ㄔㄨㄢˊ ㄓ ㄑ一ˊ ㄖㄣˊ
繁体藏之名山,傳之其人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斗鸡走狗(意思解释)
- 烽火连年(意思解释)
- 失魂丧胆(意思解释)
- 故家乔木(意思解释)
- 举重若轻(意思解释)
- 笃近举远(意思解释)
- 惜指失掌(意思解释)
- 无时无刻(意思解释)
- 三长两短(意思解释)
- 溢于言表(意思解释)
- 下临无地(意思解释)
- 通都大邑(意思解释)
- 惹事生非(意思解释)
- 万马奔腾(意思解释)
- 危急关头(意思解释)
- 敲诈勒索(意思解释)
- 语短情长(意思解释)
- 吃不了兜着走(意思解释)
- 行不顾言(意思解释)
- 水中捞月(意思解释)
- 赴汤蹈火(意思解释)
- 文治武功(意思解释)
- 著手成春(意思解释)
- 舞刀跃马(意思解释)
- 白云苍狗(意思解释)
- 爱毛反裘(意思解释)
- 草满囹圄(意思解释)
- 束身受命(意思解释)
※ 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的意思解释、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是什么意思由文泰文学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随行就市 | 谓按市场行情行事。 |
付之一炬 | 付:交给;之:它;炬:火把;一炬:一把火。给它一把火烧光。指用火烧毁。 |
筋疲力竭 | 筋:筋骨;疲:疲劳。形容非常疲乏。 |
褒善贬恶 |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;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。指分清善恶,提出公正的评价。 |
暴发户 | 指突然发了财得了势的人。 |
男女授受不亲 | 授:给予;受:接受;亲:亲自接触。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、言谈或授受物件,限制男女交往 |
年少无知 | 年纪小,不懂事。 |
十全大补 | 药名。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。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。 |
算尽锱铢 | 算:计算;锱铢:旧制1两=4锱,1两=24铢,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。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。指苛敛钱财。 |
不卑不亢 | 卑:自卑;亢:高傲。既不自卑;也不高傲。也作“不亢不卑”。 |
触目皆是 | 触目:目光所及;皆:都。眼睛所见到的都是。 |
离弦走板 |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。 |
望而生畏 | 看着就害怕。生畏:害怕。 |
作贼心虚 | 虚:怕。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,心里老是不安。 |
风和日丽 | 和:柔合;温和。轻风柔和;阳光灿烂。形容天气晴和。 |
抱恨黄泉 | 黄泉:人死埋葬的地下,指阴间。心怀遗憾离开人世,死有遗恨。 |
三三两两 |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。形容人数不多。 |
不置可否 | 置:搁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对;也不说不对。指不明确表态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 |
急功近利 | 急:急于;功:成效;成就;近:眼前的利益。急于追求成效;贪图眼前利益。 |
国无宁日 | 宁:安宁。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。 |
文治武功 | 政绩和战功。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。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。 |
心烦意乱 | 心情烦躁;思绪纷乱。形容内心烦闷焦躁。烦:烦躁;意:心绪;心思。 |
龙驭上宾 | 亦作“龙御上宾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龙驭上宾”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 |
臭名昭著 | 名:名声;昭著:显著;明显。坏名声谁都知道。 |
不合时宜 | 时宜:当时的需要或时尚。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。 |
偶语弃市 | 偶语:相对私语;弃市:在闹市执行死刑。指在暴政下,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。 |
叫苦不迭 | 不迭:不停止。形容连声叫苦。 |
麻木不仁 | 不仁:失去感觉能力。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;对刺激没有感觉。形容思想不敏锐;对事物反应迟钝;漠不关心。 |